close
本章談到攝影分為
1. 影像速度
2. frame size
3. 攝影機運動
4. 影像特效
5. 影片比例
6. 空間和焦距

這些元素都影響影片的呈現
同時也是導演用來表達想法和想要營造的氛圍的手法

攝影是一門太高深的學問
我認為除了了解那些中景 遠景 近景,俯角 仰角,和使用的輔助道具外,更重要的是要明白該在什麼樣的地方使用這些技巧
例如,利用仰角和高反差塑造主角的壓迫感
或是利用特寫鏡頭強調影片的重點


其中比較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特效的發展
從早期的洋片就常看到演員在佈景前演戲的畫面 (背景放映)
這樣的效果其實很粗糙
舉例來說,許多古早洋片的開車場景都是後來在key上去的景,
實際的車子其實是在棚內拍的
很明顯的都看的出來
後來慢慢發展到前景放映
透過鏡子的反射 攝影機直接拍攝在鏡子內已經合成過一次的影像
如此一來自然許多
在現代電腦合成出現之前
最讓我驚艷的合成科技是blade runner!
在那個時代居然能拍出如此科技之片
而且毫無不自然之處
我想特效在這部片中發揮到極致
後來的sci-fi片無一不承襲本片的未來世界場景
經典中的經典
ode to blade runner!
之後發展的藍幕技術,由電腦後製key上背景
讓電影顯得更多彩多姿
不僅真實自然
同時能夠省去許多拍攝的麻煩
例如帶領大批隊伍到外地實景拍攝
(這或許也是爲甚麼後來許多大片要強調某地實景拍攝的原因)
還能打破許多演出上的限制

我想 特效的發展當然是base on攝影技術精進之下
攝影技術越發高明與特效互相配合,相得益彰


第二
本書對長鏡頭的解釋讓我有了更明白的認識
以往認為長鏡頭就侯孝賢那種放著不動的攝影手法
但後來看到溝口建二對長鏡頭的運用,才發現
原來長鏡頭不是always那麼死的
運用得宜其實影片會有一種趣味
與能章顯導演,演員,攝影的功力

第三
景框的比例真的很重要
電影院35釐米的影片
被轉成VHS或是VCD或是到電視上播放比例都不一樣
更重要的是 不是原本的影片比例就會失掉很多影像的訊息
美感也會打折
所以 大家還是支持電影院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erraxx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