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片名:三聲無奈
影片年份:1967
出 品 國:台灣
出  品:宏華
語  言:台語發音,國語配音
色  彩:彩色
導演:辛奇
編劇:辛奇
原作:金塗
演員:金玫 陽明 金塗 戴佩珊 丁香

民國50年代的台語片似乎與教育社會大眾基本倫常與道德觀念脫不了關係。比燒肉粽早兩年出品的「三聲無奈」不僅大膽透露了當時社會文化下,一直受壓抑的女人正在衝破逆境,更毫不保留的告訴觀眾惡有惡報,善有善報。而男人在裡面的角色越來越顯得無足輕重,有別於古典好萊塢由男性帶領敘事軸線的做法,台灣早期的台語片卻是讓女性角色來引導觀眾進入劇情。然而,很明顯的觀眾仍可以看到台語片受好萊塢電影的影響,在構圖及氛圍營造上都可以看到當時流行的黑色電影(film noir)的影子。「三」片不論劇情內亦或劇情外都非常的社會寫實,本片讓觀眾看到當時台灣的社會情景與文化脈絡的變遷。

首先片中甫開頭即是黑暗的漁港邊,遠方燈火閃爍的長鏡頭,並且配上當時的台語民謠-台東調改編而來的。然而導演用歌其實別具巧思,因為「青蚵嫂」的曲子也正是歌曲「三聲無奈」的調子,只是歌詞不同。然而「青蚵嫂」的歌詞更能突顯當時女性獨立自主,開始加入社會生產勞動力的行列。此外由歌詞「命運好歹是無計較,那是打拼喂是會出頭」展現出台灣人一貫刻苦耐勞的打拚精神,這樣的苦盡甘來不管是在「三聲無奈」還是「燒肉粽」中都十分明顯。片中開始的黑暗場景和隨後暗巷的強暴戲碼都有一種好萊塢黑色電影風格。黑色電影場景不脫黑暗的犯罪城市,當時的台語片成功的運用了這個元素,不僅讓影片添增國際風格,同時也提高了影片的精采度(或是灑狗血的程度)。片子前段的行俠仗義不外乎是為了之後知恩圖報的感人情節鋪路。女主角(金玫飾演)因父親欠債2000元新台幣,討債流氓企圖佔其便宜,所幸好心的李姓商人(陽明飾)出面解圍,讓女主角免於受之玷辱。從片中流氓對於2000元新台幣如此計較,則可知當時幣値比現在來的大多了,能拿的出這些錢的人表示其經濟能力相當不錯。從借錢、2000元、商人等元素看出當時社會經濟的大致狀況和民生百姓的經濟能力。

「三」中為了呈現當時中產階級家庭的樣貌,加入了爵士樂曲,這不僅表示當時的中產階級家庭有能力接觸西方文化,同時也是電影受西式影片影響後的結果,使之更加國際化。此片不僅在拍片的風格與手法上呈現國際風格,在議題上更跨足了泰國當時動盪不安的國內政治和早期台商如何開疆拓土,才有後來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台灣。

另外有趣的一點是片中陽剛男人失蹤,陰柔男性反而得以存留的特殊狀況。片中男主角在開始就因為要出國經商而消失於敘事線中,往後的大半個故事中更只稍稍提到他在泰國所遭遇的困境。其後整條敘事線都是由女性推動,不論是李太太成為舞小姐,還是阿忠及女主角帶著老闆的女兒被趕出家門。陽剛男性在片中不復存在,剩下來的是男子氣概較弱的丑角-阿忠。由女性角色擔任主軸的片子與當時的古典好萊塢電影相去甚遠。即便是陽剛男性在台語片中也必受到挫折,唯有折損其男子氣概,例如:阿忠失明,老闆在泰國被關,他才有權力回到片中。影片在男性離開後成為一個陰性空間(chora),由女性主宰的空間。但妙的是,女性居於這樣的地位卻從來不敢僭越進而取代男主人的地位。可見在象徵秩序下,以陽具為首的父權社會還是具有十分的支配權力。而在以父權為基礎的原則下,片中給女性一個大躍進的機會,並且提倡「生女比生男好」,完全一反我們「男重女輕」的傳統觀念。片中女主角身兼孩子的褓母和職業婦女二職,一來顯現婦女勞動能力的提升,也對社會大眾展示獨立新女性的典範。所謂「出的了廳堂,進的了廚房」,在台灣對於台灣女人的要求就是要能賺錢又能相夫教子的職業婦女,而女性的大躍進案例在往後的影片中還能看到。

最後,講究人情與家庭倫理的台灣電影還是不失家庭大團圓的戲碼。而這次,男主角無論無何都要讓孩子有個母親,似乎家庭最後是以孩子為中心,無論如何為了孩子的成長務必給予其完整的家庭。對家庭完整的重視透露出傳統社會對於家庭的觀念就是父母子,三者關係缺一不可。因此即便看來可笑,孩子的爸能夠對前妻盡釋前嫌只為讓女兒有媽媽,也能娶一個觀眾並不知道他愛不愛的女人,只因為女兒與她已形同母女。最後的家庭大團圓處理的太過草率,但或許也是當時的社會風氣下必須要有的結局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erraxx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